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乐鱼app下载-乐鱼入口 > 市州 >新闻详情

高质量建设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 阿坝州有“妙招”-乐鱼app下载

2023-10-11 19:25:3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董豆豆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记者 严易程 文/图)10月11日,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验交流活动在阿坝州茂县举行,来自10个西部地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13个建设单位作交流发言,阿坝州围绕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交流发言。

会议现场

据了解,自2007年以来,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先后设立了23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涉及17个省(区、市)。其中,16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通过文化和旅游部验收,正式公布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08年10月以汶川特大地震灾后重建精神家园重大工程授牌成立,2019年正式升格为保护区,主要以茂县、汶川、理县为主体,兼及毗邻的松潘县、黑水县。”会上,阿坝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星介绍,羌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急需保护的非遗名录”,藏羌碉楼与村寨进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在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引领下,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嘉绒文化、白马文化3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相继设立,壤巴拉塘文化生态保护区等4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县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持续开展,成为全省第一个实现四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全域覆盖的市(州)。

非遗表演

作为全国唯一的藏族羌族自治州,阿坝州素有“川青咽喉”之称,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的主要发生地,是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的交汇带,是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的核心区。有世界级非遗项目4项,国家级非遗项目20项,省级非遗项目101项,州级非遗项目552项,四级非遗名录项目总数位列全省首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藏羌回汉各民族在这里聚居,同气连枝、相互交融,创造了丰富多彩、形态多样的民族民间文化,有被称为“石砌建筑典范”的藏羌碉楼村寨、“中国圈舞活化石”的锅庄、“复音孤岛”的岷江上游藏羌多声部,流传于草原和山谷的格萨尔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生动缩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画卷。

羌族文化

近年来,阿坝州在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当中,始终坚持“七抓”即“抓机制、抓项目、抓队伍、抓阵地、抓平台、抓活动、抓产品”的举措,在推动保护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方面取得了五大成效,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三保护一传承”模式,高质量推进了保护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四川特色、阿坝特点的非遗抢救性保护、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 活态传承的新路子。

会前,与会人员还到汶川县映秀镇、理县桃坪羌寨、茂县中国古羌城等地实地调研了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情况。

网站地图